"正思戎马泪盈巾"是谁写的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1 12:30:08
能否告诉我整首诗?谢谢

杜甫《又呈吴郎》:

堂前扑枣任西邻,无食无儿一妇人。
不为困穷宁有此,只缘恐惧转须亲。
即防远客虽多事,便插疏篱却甚真。
已诉征求贫到骨,正思戎马泪沾巾。

[注释]
①呈:呈送,尊敬的说法。这是用诗写的一封信,以前已写过一首,这是又一首,所以说“又呈”。吴郎:作者的一个亲戚。郎是对人的爱称。
②扑枣:打枣。任:听任,不要干涉。西邻:就是下句说的“妇人”。
③不为:要不是因为。宁有此:哪会这样做。指贫妇人打枣这件事。
④只缘:正因为。恐惧:指贫妇人的害怕。转须亲:是说我们反而更应该对她表示亲热。
⑤即:马上。防远客:指贫妇人对新来的主人存有戒心。多事:多心,不必的担心。
⑥便:就。插疏篱:是说吴郎修了一些篱笆。甚真:太认真了。
⑦征求:朝廷征收的赋税负担。贫到骨:一贫如洗。
⑧戎马:兵马,指战争。
【解说】杜甫将旧居让给吴郎居住,还惦念着原来西邻的贫妇人,所以写这首诗请吴郎对她多加照顾:不要阻止她来打枣,即便她对新主人有恐惧之心,也应多加体谅,不要“便插疏篱”令她反感。诗人非常同情贫妇人,因为他深深知道,严重的“征求”和连续不断的战火已使人民贫困到了极点。

杜甫·《又呈吴郎》
已诉征求贫到骨?正思戎马泪盈巾
这两句是说,邻妇平日即对我诉说过,她因官府征敛过度,已贫穷得无法生活了;从她身上,我看到在战乱中流离失所、无以为生的人实在是太多了,想起他们,我不禁泪流盈巾。前句是说,官吏们的剥削,是寡妇也是广大人民困穷的社会根源;后句指出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中的另一社会根源,是安史之乱以来持续了十多年的战乱,即所谓“戎马”。诗人从一个寡妇的穷苦,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,是他热爱祖国、热爱人民的感情流露。用事实和感情启发吴郎,措词委婉,入情入理,耐人寻味。

杜甫·《又呈吴郎》
堂前扑枣任西邻,无食无儿一妇人。
不为穷困宁有此?只缘恐惧转须亲。
即防远客虽多事,便插疏篱却甚真。
已诉征求贫到骨,正思戎马泪盈巾。
这诗的"本事"是这样的:杜甫飘泊到四川夔府的第二年,住在一